新闻动态

为世界为人类奉献更好的绿色建筑材料,防水材料而努力奋斗,守护人类更美好的绿色家园!

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

防水之乡都有哪些地方及其特色

璞华生态防水2025-06-28浏览:89次

在中国建筑防水行业的发展历程中,有几个地区因其产业集聚、技术传承和市场影响力被誉为“防水之乡”。这些地方不仅孕育了大量防水材料生产企业,还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,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防水行业的重要基地。以下将详细介绍国内主要的防水之乡及其特色。

一、山东寿光:北方防水产业的标杆

山东寿光市被公认为中国防水材料的发源地之一,尤其以台头镇为核心区域。这里聚集了数百家防水企业,其中寿光市防水行业协会注册会员企业超过150家,行业年产值超百亿元。台头镇更是被授予“中国建筑防水之乡”称号,其产业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,当地企业从沥青油毡起步,逐步发展出高分子卷材、涂料等全品类产品。

寿光防水企业产业优势在于:

1.规模化生产:拥有亚洲最大的改性沥青卷材生产线;

2.技术迭代:从传统纸胎油毡升级到TPOPVC等高端材料;

3.劳务输出:全国约60%的防水施工队伍源自寿光。

二、河南项城:中原防水军团的大本营

河南省项城市(尤其是贾岭镇)是另一大防水产业集聚区,素有“中国建设工程防水之乡”之称。项城防水从业者超过30万人,承包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建筑防水工程,年产值逾200亿元。与寿光以材料生产为主不同,项城的特色在于施工服务,形成了“材料+施工”一体化模式。

防水之乡项城

当地企业已实现全产业链布局,而项城防水人更以“吃苦耐劳”著称,从北京大兴机场到港珠澳大桥,众多国家级工程均有其参与。成立了项城防水协会,并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中心,强化行业规范。

三、河南平舆:品牌输出转变

平舆县的防水产业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。当时,一批敢为人先的平舆人走出家乡,带着简单的工具和手艺,开始在全国各地承接防水工程。这些"防水游击队"逐渐发展壮大,形成了规模化的施工队伍和专业化的施工技术。到了九十年代,平舆人已经在全国防水工程市场占据了重要份额,为后来"防水之乡"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防水之乡平舆

2007年,平舆县被中国建筑业协会防水技术专业委员会授予"中国建设工程防水之乡"称号,这标志着平舆防水产业正式获得国家级认可。此后,平舆防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形成了从原材料生产、产品研发到施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。

如今的平舆防水产业已经实现了从"劳务输出""品牌输出"的华丽转身。据统计,平舆县拥有各类防水施工企业1000余家,其中一级资质企业30多家,二级资质企业200多家。这些企业遍布全国31个省、市、自治区,年施工能力超过5亿平方米,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,年产值超过300亿元。更令人瞩目的是,平舆防水企业参与了北京奥运会场馆、上海世博园、广州亚运会场馆等国家重点工程的防水施工,以过硬的质量赢得了广泛赞誉。

四、湖北石首:中南地区的后起之秀

湖北省石首市虽规模不及前两者,但近年来凭借地理优势和政企联动快速崛起。石首的防水产业集中在高基庙镇,湖北企业主打环保型防水涂料,契合长江经济带绿色建筑需求。通过产业园建设吸引投资,并推动与武汉高校的技术合作,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发展路径。

五、其他区域性防水产业集群

1.江苏吴江:主打高分子防水材料,毗邻上海的地缘优势使其在长三角市场占据重要地位;

2.河北河间:以沥青基材料见长,供应华北、东北地区;

3.四川泸州:依托西南基建需求,发展出特色隧道防水技术。

五、产业共性与差异化竞争

这些“防水之乡”虽各具特色,但共同点显著:

家族传承与师徒文化:技术经验通过亲缘或同乡关系扩散;

政策扶持:地方政府通过税收优惠、土地支持等推动产业集聚;

市场敏感度:从房地产到基建,紧跟国家建设周期调整产品结构。

然而,面对环保升级与行业洗牌,各地也面临挑战。例如寿光正推动“绿色工厂”认证,项城则需提升施工队伍的专业化程度。未来,数字化生产、光伏屋面一体化等新趋势或将重塑产业格局。

从寿光的材料生产到项城的工程承包,中国“防水之乡”的分布折射出产业链的分工与协作。这些区域不仅支撑了国内建筑防水的需求,更通过“一带一路”项目将产品与服务输出海外。

分享到:

璞华生态防水官方微信



微信扫一扫
关注璞华官方公众号

璞华生态防水官方抖音



抖音扫一扫
关注璞华官方抖音号